html模版是去是留? 寧波這些大眾浴室徘徊在“十字路口”
近年來,寧波城市建設進程加速,在市場競爭和城市規劃的雙重影響下,大批位於舊居民區或城郊接合部的大眾浴室面臨新一輪的淘汰。記者探訪瞭部分仍在運營的大眾浴室,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轉型出路———

隱匿於市井的油煙處理DIY大眾浴室。(徐展新攝)

張悅制圖

見習記者 徐展新

提及“洗浴”二字時,我們會想到環境溫馨、生活氣息濃厚的傢庭浴室,會想到配有寬松舒適的浴袍的酒店浴室,還會想到服務周到的大浴場。但我們的心裡,可還有大眾浴室的一席之地?曾幾何時,大眾浴室是寧波市民解決洗浴問題的一大選擇,是生意紅火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寧波城市建設進程加速,大批位於舊居民區或城郊接合部的大眾浴室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遭到淘汰,隻剩下寥寥20餘傢。它們默默隱藏在市井之中,依靠微薄的利潤堅持經營,存在感越來越微弱。如今,讓我們重新拾起這份回憶,尋找仍在運營的大眾浴室,與從業人員一起把一把寧波普浴行業的“脈搏”,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轉型出路。

“澡堂故事”漸行漸遠

“寒冬時節,用幾元錢換一次痛痛快快的熱水澡,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卸下平日的包袱,與三五朋友暢快聊天,不僅驅散瞭寒意,還能洗去連日工作帶來的疲勞和煩惱。洗完澡後,帶著滿面紅光回傢,感覺生活又重新有瞭動力。”聊起寧波的大眾浴室,傢住鄞州區白鶴新村的王先生充滿熱情地打開話匣子,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

他是一名大眾浴室的“鐵桿粉絲”,從小養成瞭每周泡澡的習慣,對寧波的“澡堂文化”有著深刻的記憶。改革開放之前,大眾浴室均由政府管理和經營,鼓樓浴室、寧波浴室、人民浴室堪稱甬城普浴行業的“三大天王”。民資大量湧入後,寧波的大眾浴室依舊生意火爆,熱度不減。十幾年前,寧波市區聚集瞭100多傢大眾浴室,每到下班高峰期,各傢浴室都會迎來大批顧客。在充足客源和可觀收入的支持下,浴室的服務不斷升級。在王先生的記憶中,部分經營狀況較好的浴室雇用瞭20多個搓背師傅,還設有蒸汽浴、沖浪浴、中醫足療等多種洗浴服務。

“可惜,當年澡堂遍地、顧客盈門的盛景已經一去不復返。”近幾年,王先生光顧大眾浴室的次數越來越少,可供選擇的商傢也愈加有限,傢門口的白鶴浴室曾是他最愛去的地方,現在已經被年復一年增長的房租和日漸冷清的生意壓垮。白鶴浴室的老板告訴記者,明年租期滿後,這傢經營瞭20多年的浴室就會閉門歇業。大眾浴室消失瞭,那些關於澡堂的回憶也會隨之遠去。這位普通寧波市民的經歷,映射出寧波大眾浴室的慘淡現狀。目前,寧波市普浴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僅剩20餘傢,十餘年減少近80%,其中經營狀況較好的不超過10傢,主要分佈在海曙區和原江東區的老居民區附近。

作為寧波市普浴行業協會的會長,蔡顯龍曾在中山廣場附近經營一傢大眾浴室。去年,在經營業績下滑和城市規劃的雙重影響下,這傢浴室正式關門,蔡顯龍隻能另尋出路,在甬江南岸“東山再起”。面臨困境的不僅行業協會會長一人。聯豐浴室和甬興浴室是目前寧波經營規模最大的大眾浴室,兩傢浴室的面積都超過180平方米,但每年的利潤均不到3萬元,僅能滿足經營者正常的生活需求。受制於經濟條件,浴室中僅有兩三名搓背師傅,大部分的工作隻能交由經營者自己負責。更多規模偏小的大眾浴室甚至無法實現收支平衡,隻能默默地消失在街巷的角落裡,帶著老寧波人的“澡堂故事”漸行漸遠。

小眾行業“夾縫”生存

在蔡顯龍的指引下,記者找到瞭“隱匿”在聯豐菜市場和安泰小區、聯南新村等老居民區間的聯豐浴室,在略顯簡陋的大門口碰到瞭聯豐浴室的老板、寧波普浴行業協會副會長林永明。“你看,我們的浴室結構很簡單,沒有華麗的裝修,服務的種類也很有限。因此,浴室的收費較低,洗澡隻需10元,搓背另加10元,利潤空間非常有限。”被問及近年來的經營狀況時,林永明苦笑著搖搖頭,“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營收能力和開店的成本並不匹配,許多實力較弱、顧客較少的大眾浴室隻能在高昂的成本壓力下黯然關門。”

林永明算瞭一筆賬:十年前,聯豐浴室的房租是一年4萬元,如今飆升到瞭一年15萬元,幾乎翻瞭4倍,而洗澡的價格隻從每次4元上升到每次10元。此外,為瞭配合市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聯豐浴室拆除瞭可能會造成污染的鍋爐,以電熱代替燒煤燒柴加熱,並投資3萬餘元購買環保性能優越的空氣能設備,致使成本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大眾浴室的經營會受到氣候限制,隻能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對外開放。浴室經營者需要承擔全年的房租,卻隻能獲得半年的收入。對此,林永明非常無奈:“聯豐浴室全年的利潤在2萬元至3萬元,根本不具備雇用更多服務人員的能力。換個角度看,即使我們不做經營者,去做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也能獲得同等的收入。”

“節流”不易,“開源”更難。大眾浴室的經濟收入依托於暫居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周圍居民區的中老年群體和其他低收入群體。這幾類人群的經濟條件有限,為瞭降低生活成本,隻能選擇價格低廉、環境一般的大眾浴室解決需求。其中,中老年群體受限於自身的行動能力與抗寒能力,更需要在漫長的冬季找到兼顧安全和衛生的洗浴場所。

大眾浴室的客戶群體相對穩定,其規模卻在加速萎縮。近年來,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回流現象明顯,整體數量逐步降低;此外,隨著大批大眾浴室的關門,“幸存者”分佈更加零散。有些老年人再也找不到經常光顧的浴室,有些則礙於距離過遠,漸漸改掉瞭過去的習慣。

“本質上,普浴行業就是一個小眾行業,隻為數量極其有限的固定人群服務。”林永明告訴記者,“如今大部分傢庭裝有完備的洗浴設施,導致前往大眾浴室的人減少瞭很多。如果想在更好的環境中體驗泡澡的樂趣,或將洗浴作為工作閑暇時休閑娛樂的方式,往往會選擇裝修華麗、服務項目眾多的大型浴場。”如今,傳統的大眾浴室不再受到主流消費群體的青睞,自身的客戶群也缺乏足夠的擴張潛力,甬城普浴行業陷入瞭比較尷尬的境地,隻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探索公益轉型謀出路

2000年,林永明從臺州來到寧波,與多位老鄉一起搭建寧波普浴行業的版圖,一手建立起聯豐浴室。16年間,他經歷瞭大眾浴室顧客盈門的鼎盛時期,也承受瞭成本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始終沒有考慮放棄。“我的堅持來自於顧客的認可和信賴。

和大部分的大眾浴室一樣,聯豐浴室是傢庭作坊式的“夫妻店”,這一經營模式有助於提升浴室的傢庭氛圍,增強顧客的歸屬感。據記者觀察,從上午9時開始,就會有零星的顧客來到店裡,和坐在櫃臺邊的夫妻二人寒暄幾句,聊一聊生活的瑣事,如同相知多年的好友。林永明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進入瞭大眾浴室的旺季,每天來聯豐浴室洗澡的人數超過100人,基本是熟悉的老面孔。

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林永明和他的妻子已將聯豐浴室打造成擁有一批“回頭客”的品牌浴室。傢住安泰小區的餘先生是聯豐浴室的老主顧之一,每周都會風雨無阻地前來洗澡。在餘先生看來,聯豐浴室離傢很近,價格也很實惠,每天換水很衛生。林永明透露,還有很多住得很遠的顧客找到瞭聯豐浴室的聯系方式,長途跋涉來到這裡洗澡,為夫妻倆帶來不少意外驚喜。

同樣擁有16年大眾浴室經營經驗的楊含榮則嘗試著提升行業的公益性。在他的組織推動下,甬興浴室會定期為行動不便或獨居在傢的老人免費派送浴票,滿足這一群體的日常洗浴需求。但楊含榮也坦誠地說,公益性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普浴行業的轉型猶如空中樓閣。因此,楊含榮多次發出呼聲,希望政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以便經營成本有所下降;或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提升經營效益。在擁有一定發展空間和充足資金的基礎上,普浴行業才有能力加強經營管理規范性,提升硬件設備和服務質量,與城市的整體規劃保持一致。

這批大眾浴室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模樣?楊含榮的內心充滿瞭迷惘與困惑,“我們沒有太多的奢望,隻是有些小小的擔心。如果大眾浴室都消失瞭,我們會失業,許多經濟條件有限的人會找不到適合洗澡的地方。希望我們能克服現有的困難,再多堅持一會兒,既為自己,也為那些仍抱有期待的顧客。”

澡堂文化

以前傢庭條件有限,往往數日才能得到一次洗澡的機會。人們帶著一身的塵土與連油煙處理日的疲憊,到滾燙的熱水裡泡上一遭,讓搓背師傅用盡全力,搓得皮膚發紅,簡直是冬日裡最爽快的一件事。

這種“澡堂文化”由來已久,存在於中國的大江南北。北方人稱其為“洗澡”,廣東人喜歡說“沖涼”,上海人則習慣於“汏(音同大)浴”,人們光著脊背坦誠相見,在特殊的環境中自然地卸下包袱和面具,和“澡友”嬉笑怒罵,雖然聒噪,卻也歡樂。澡堂裡的故事可不隻有“洗澡”二字。在較大的澡堂裡,總能看見幾個披著毛巾認真下棋的老大爺,看見一些悠閑看報、議論國事的中年人,甚至能看見一群圍著樂器或說書人的愛好者,讓小小的澡堂變成多文化碰撞的奇妙世界。

寧波的“澡堂文化”略微薄弱瞭些,冬季不如北方寒冷,曲藝文化也遜於揚州這樣的城市,但這不妨礙人們的泡澡熱情。數十年下來,許多老寧波人習慣瞭每周末泡澡的生活,喜歡那種全身通紅、痛癢全消的快感,更喜歡那群在雲蒸霞蔚中敞開心扉聊天的朋友。有瞭澡堂這個載體,洗澡不再是單純的“凈身”,而更接近於“凈心”,成為生活中舒緩壓力的重要活動。

隨著歲月的累積,接地氣的“澡堂”變成瞭更正式的“大眾浴室”,又在各方壓力的侵蝕下失去瞭往日的光彩與熱度,但“澡堂文化”還留在不少老寧波人的心中,在寒冷的冬夜想起那段鮮活的歲月時,總免不瞭長長嘆氣、卻又笑出聲來。

(徐展新整理)

給傳統小店留點生存空間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城市更新與升級,一片片同質化的商圈拔地而起。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城市規劃對“落後”行業的淘汰,讓街頭巷尾小本經營的傳統小店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曾經名噪一時的大眾浴室也在這種背景下日益衰微,給那些仍然需要或者喜歡泡“澡堂”的市民帶來諸多不便與遺憾。

除瞭大眾浴室之外,還有修鞋、修傘、配鑰匙等小眾化的傳統小店的蹤跡也越來越難尋。曾經街坊閑來圍坐一群,師傅一邊忙著手上的活兒,一邊與大傢拉拉傢常,需要幫助的時候還互相搭把手。然而,當下這種情景漸行漸遠,最多也隻能在一些老小區捕捉到蛛絲馬跡。

在單調的城市景觀中,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行可坐可自由攀談的傳統小店更能體現城市生活的豐富性,也給市民生活提供多種可能性。這些小店在滿足一部分市民的切實需求之餘,更多的是承載著一份共同的城市記憶。

社會發展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市場法則導致傳統的小眾化行當失去市場在所難免。因此,傳統小店也需要轉換經營思路,不斷滿足顧客的新需求,以便在新環境下贏得一席之地。此外,有關部門在規劃城市發展時應給這些傳統小店留點生存空間,保存專屬的城市記憶。

重視各類小眾群體的需求,城市才能讓生活更美好,更有溫度。

(黃麗娟)


【摘要】

近年來,寧波城市建設進程加速,在市場競爭和城市規劃的雙重影響下,大批位於舊居民區或城郊接合部的大眾浴室面臨新一輪的淘汰。記者探訪瞭部分仍在運營的大眾浴室,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轉型出路——— 隱匿於市井的大眾浴室。


近年來,寧波城市建設進程加速,在市場競爭和城市規劃的雙重影響下,大批位於舊居民區或城郊接合部的大眾浴室面臨新一輪的淘汰。記者探訪瞭部分仍在運營的大眾浴室,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轉型出路———

隱匿於市井的大眾浴室。(徐展新攝)

張悅制圖

見習記者 徐展新

提及“洗浴”二字時,我們會想到環境溫馨、生活氣息濃厚的傢庭浴室,會想到配有寬松舒適的浴袍的酒店浴室,還會想到服務周到的大浴場。但我們的心裡,可還有大眾浴室油煙分離的一席之地?曾幾何時,大眾浴室是寧波市民解決洗浴問題的一大選擇,是生意紅火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寧波城市建設進程加速,大批位於舊居民區或城郊接合部的大眾浴室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遭到淘汰,隻剩下寥寥20餘傢。它們默默隱藏在市井之中,依靠微薄的利潤堅持經營,存在感越來越微弱。如今,讓我們重新拾起這份回憶,尋找仍在運營的大眾浴室,與從業人員一起把一把寧波普浴行業的“脈搏”,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轉型出路。

“澡堂故事”漸行漸遠

“寒冬時節,用幾元錢換一次痛痛快快的熱水澡,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卸下平日的包袱,與三五朋友暢快聊天,不僅驅散瞭寒意,還能洗去連日工作帶來的疲勞和煩惱。洗完澡後,帶著滿面紅光回傢,感覺生活又重新有瞭動力。”聊起寧波的大眾浴室,傢住鄞州區白鶴新村的王先生充滿熱情地打開話匣子,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

他是一名大眾浴室的“鐵桿粉絲”,從小養成瞭每周泡澡的習慣,對寧波的“澡堂文化”有著深刻的記憶。改革開放之前,大眾浴室均由政府管理和經營,鼓樓浴室、寧波浴室、人民浴室堪稱甬城普浴行業的“三大天王”。民資大量湧入後,寧波的大眾浴室依舊生意火爆,熱度不減。十幾年前,寧波市區聚集瞭100多傢大眾浴室,每到下班高峰期,各傢浴室都會迎來大批顧客。在充足客源和可觀收入的支持下,浴室的服務不斷升級。在王先生的記憶中,部分經營狀況較好的浴室雇用瞭20多個搓背師傅,還設有蒸汽浴、沖浪浴、中醫足療等多種洗浴服務。

“可惜,當年澡堂遍地、顧客盈門的盛景已經一去不復返。”近幾年,王先生光顧大眾浴室的次數越來越少,可供選擇的商傢也愈加有限,傢門口的白鶴浴室曾是他最愛去的地方,現在已經被年復一年增長的房租和日漸冷清的生意壓垮。白鶴浴室的老板告訴記者,明年租期滿後,這傢經營瞭20多年的浴室就會閉門歇業。大眾浴室消失瞭,那些關於澡堂的回憶也會隨之遠去。這位普通寧波市民的經歷,映射出寧波大眾浴室的慘淡現狀。目前,寧波市普浴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僅剩20餘傢,十餘年減少近80%,其中經營狀況較好的不超過10傢,主要分佈在海曙區和原江東區的老居民區附近。

作為寧波市普浴行業協會的會長,蔡顯龍曾在中山廣場附近經營一傢大眾浴室。去年,在經營業績下滑和城市規劃的雙重影響下,這傢浴室正式關門,蔡顯龍隻能另尋出路,在甬江南岸“東山再起”。面臨困境的不僅行業協會會長一人。聯豐浴室和甬興浴室是目前寧波經營規模最大的大眾浴室,兩傢浴室的面積都超過180平方米,但每年的利潤均不到3萬元,僅能滿足經營者正常的生活需求。受制於經濟條件,浴室中僅有兩三名搓背師傅,大部分的工作隻能交由經營者自己負責。更多規模偏小的大眾浴室甚至無法實現收支平衡,隻能默默地消失在街巷的角落裡,帶著老寧波人的“澡堂故事”漸行漸遠。

小眾行業“夾縫”生存

在蔡顯龍的指引下,記者找到瞭“隱匿”在聯豐菜市場和安泰小區、聯南新村等老居民區間的聯豐浴室,在略顯簡陋的大門口碰到瞭聯豐浴室的老板、寧波普浴行業協會副會長林永明。“你看,我們的浴室結構很簡單,沒有華麗的裝修,服務的種類也很有限。因此,浴室的收費較低,洗澡隻需10元,搓背另加10元,利潤空間非常有限。”被問及近年來的經營狀況時,林永明苦笑著搖搖頭,“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營收能力和開店的成本並不匹配,許多實力較弱、顧客較少的大眾浴室隻能在高昂的成本壓力下黯然關門。”

林永明算瞭一筆賬:十年前,聯豐浴室的房租是一年4萬元,如今飆升到瞭一年15萬元,幾乎翻瞭4倍,而洗澡的價格隻從每次4元上升到每次10元。此外,為瞭配合市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聯豐浴室拆除瞭可能會造成污染的鍋爐,以電熱代替燒煤燒柴加熱,並投資3萬餘元購買環保性能優越的空氣能設備,致使成本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大眾浴室的經營會受到氣候限制,隻能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對外開放。浴室經營者需要承擔全年的房租,卻隻能獲得半年的收入。對此,林永明非常無奈:“聯豐浴室全年的利潤在2萬元至3萬元,根本不具備雇用更多服務人員的能力。換個角度看,即使我們不做經營者,去做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也能獲得同等的收入。”

“節流”不易,“開源”更難。大眾浴室的經濟收入依托於暫居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周圍居民區的中老年群體和其他低收入群體。這幾類人群的經濟條件有限,為瞭降低生活成本,隻能選擇價格低廉、環境一般的大眾浴室解決需求。其中,中老年群體受限於自身的行動能力與抗寒能力,更需要在漫長的冬季找到兼顧安全和衛生的洗浴場所。

大眾浴室的客戶群體相對穩定,其規模卻在加速萎縮。近年來,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回流現象明顯,整體數量逐步降低;此外,隨著大批大眾浴室的關門,“幸存者”分佈更加零散。有些老年人再也找不到經常光顧的浴室,有些則礙於距離過遠,漸漸改掉瞭過去的習慣。

“本質上,普浴行業就是一個小眾行業,隻為數量極其有限的固定人群服務。”林永明告訴記者,“如今大部分傢庭裝有完備的洗浴設施,導致前往大眾浴室的人減少瞭很多。如果想在更好的環境中體驗泡澡的樂趣,或將洗浴作為工作閑暇時休閑娛樂的方式,往往會選擇裝修華麗、服務項目眾多的大型浴場。”如今,傳統的大眾浴室不再受到主流消費群體的青睞,自身的客戶群也缺乏足夠的擴張潛力,甬城普浴行業陷入瞭比較尷尬的境地,隻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探索公益轉型謀出路

2000年,林永明從臺州來到寧波,與多位老鄉一起搭建寧波普浴行業的版圖,一手建立起聯豐浴室。16年間,他經歷瞭大眾浴室顧客盈門的鼎盛時期,也承受瞭成本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始終沒有考慮放棄。“我的堅持來自於顧客的認可和信賴。

和大部分的大眾浴室一樣,聯豐浴室是傢庭作坊式的“夫妻店”,這一經營模式有助於提升浴室的傢庭氛圍,增強顧客的歸屬感。據記者觀察,從上午9時開始,就會有零星的顧客來到店裡,和坐在櫃臺邊的夫妻二人寒暄幾句,聊一聊生活的瑣事,如同相知多年的好友。林永明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進入瞭大眾浴室的旺季,每天來聯豐浴室洗澡的人數超過100人,基本是熟悉的老面孔。

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林永明和他的妻子已將聯豐浴室打造成擁有一批“回頭客”的品牌浴室。傢住安泰小區的餘先生是聯豐浴室的老主顧之一,每周都會風雨無阻地前來洗澡。在餘先生看來,聯豐浴室離傢很近,價格也很實惠,每天換水很衛生。林永明透露,還有很多住得很遠的顧客找到瞭聯豐浴室的聯系方式,長途跋涉來到這裡洗澡,為夫妻倆帶來不少意外驚喜。

同樣擁有16年大眾浴室經營經驗的楊含榮則嘗試著提升行業的公益性。在他的組織推動下,甬興浴室會定期為行動不便或獨居在傢的老人免費派送浴票,滿足這一群體的日常洗浴需求。但楊含榮也坦誠地說,公益性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普浴行業的轉型猶如空中樓閣。因此,楊含榮多次發出呼聲,希望政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以便經營成本有所下降;或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提升經營效益。在擁有一定發展空間和充足資金的基礎上,普浴行業才有能力加強經營管理規范性,提升硬件設備和服務質量,與城市的整體規劃保持一致。

這批大眾浴室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模樣?楊含榮的內心充滿瞭迷惘與困惑,“我們沒有太多的奢望,隻是有些小小的擔心。如果大眾浴室都消失瞭,我們會失業,許多經濟條件有限的人會找不到適合洗澡的地方。希望我們能克服現有的困難,再多堅持一會兒,既為自己,也為那些仍抱有期待的顧客。”

澡堂文化

以前傢庭條件有限,往往數日才能得到一次洗澡的機會。人們帶著一身的塵土與連日的疲憊,到滾燙的熱水裡泡上一遭,讓搓背師傅用盡全力,搓得皮膚發紅,簡直是冬日裡最爽快的一件事。

這種“澡堂文化”由來已久,存在於中國的大江南北。北方人稱其為“洗澡”,廣東人喜歡說“沖涼”,上海人則習慣於“汏(音同大)浴”,人們光著脊背坦誠相見,在特殊的環境中自然地卸下包袱和面具,和“澡友”嬉笑怒罵,雖然聒噪,卻也歡樂。澡堂裡的故事可不隻有“洗澡”二字。在較大的澡堂裡,總能看見幾個披著毛巾認真下棋的老大爺,看見一些悠閑看報、議論國事的中年人,甚至能看見一群圍著樂器或說書人的愛好者,讓小小的澡堂變成多文化碰撞的奇妙世界。

寧波的“澡堂文化”略微薄弱瞭些,冬季不如北方寒冷,曲藝文化也遜於揚州這樣的城市,但這不妨礙人們的泡澡熱情。數十年下來,許多老寧波人習慣瞭每周末泡澡的生活,喜歡那種全身通紅、痛癢全消的快感,更喜歡那群在雲蒸霞蔚中敞開心扉聊天的朋友。有瞭澡堂這個載體,洗澡不再是單純的“凈身”,而更接近於“凈心”,成為生活中舒緩壓力的重要活動。

隨著歲月的累積,接地氣的“澡堂”變成瞭更正式的“大眾浴室”,又在各方壓力的侵蝕下失去瞭往日的光彩與熱度,但“澡堂文化”還留在不少老寧波人的心中,在寒冷的冬夜想起那段鮮活的歲月時,總免不瞭長長嘆氣、卻又笑出聲來。

(徐展新整理)

給傳統小店留點生存空間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城市更新與升級,一片片同質化的商圈拔地而起。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城市規劃對“落後”行業的淘汰,讓街頭巷尾小本經營的傳統小店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曾經名噪一時的大眾浴室也在這種背景下日益衰微,給那些仍然需要或者喜歡泡“澡堂”的市民帶來諸多不便與遺憾。

除瞭大眾浴室之外,還有修鞋、修傘、配鑰匙等小眾化的傳統小店的蹤跡也越來越難尋。曾經街坊閑來圍坐一群,師傅一邊忙著手上的活兒,一邊與大傢拉拉傢常,需要幫助的時候還互相搭把手。然而,當下這種情景漸行漸遠,最多也隻能在一些老小區捕捉到蛛絲馬跡。

在單調的城市景觀中,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行可坐可自由攀談的傳統小店更能體現城市生活的豐富性,也給市民生活提供多種可能性。這些小店在滿足一部分市民的切實需求之餘,更多的是承載著一份共同的城市記憶。

社會發展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市場法則導致傳統的小眾化行當失去市場在所難免。因此,傳統小店也需要轉換經營思路,不斷滿足顧客的新需求,以便在新環境下贏得一席之地。此外,有關部門在規劃城市發展時應給這些傳統小店留點生存空間,保存專屬的城市記憶。

重視各類小眾群體的需求,城市才能讓生活更美好,更有溫度。

(黃麗娟)

arrow
arrow

    zby455w0j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